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黄 璇
青春,让人又爱又怕。
应邀为“点赞青春”栏目写稿,似乎有意提醒自己:若不赶紧把握飞逝的青春,我就只能“沦落”为“为青春点赞之人”而非“拥有青春之人”了!所幸,能在大学校园里与活力四射、朝气蓬勃的青葱学子们常相处,试问又有谁愿意服“老”呢?!
回想起十四年前,二零零二的金秋九月,正是我作为大学本科一年级新生入学之时。紧攥录取通知书,迈进中山大学的校门,我忐忑又兴奋。兴奋是因为高考并未获得满意分数的我,仍能如愿读上心仪的大学,不能不说是幸运女神的眷顾;忐忑是因为面对来自全国、乃至全世界各地的精英学子,对于如何能够凭借自己“微弱”的竞争力在学术殿堂中获得一席之地,我毫无把握。也许,对于不少经历过高考“残酷折磨”的孩子来说,大学校园是彻底放松、重获“自由”之地。于我而言,它更是一个足以重新证明自己、发掘自我价值的希望航程的起点。那时的我,抱着笨鸟必须先飞的心态,一心希望把中学阶段没能充分付出的努力在大学期间使劲儿地用上,把此前求学路上的各种遗憾使劲儿地在大学期间弥补。很幸运,我非常适应、也非常喜欢大学的学习模式。
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,是我高考填报的第一志愿。当时广东省高考实行“3+X+综合”的模式,其中“X”科可以根据擅长的科目进行自选。我背书功夫不错,父母又都是公务员,便中规中矩地选择了看似能够顺利“子承父业”进入体制内的政治科。记得在政治科学系新生见面会上,老师问班上三十几位同学:谁报了咱们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作为第一志愿?仅我一人憨憨地举了手。的确,这是一个较为冷门的专业,因此高考录取分数并不算高。班上不少同学都是其它高分专业服从调剂、或者报考第一志愿未录取、第二志愿院校降分录取而被“分配”到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。可对于我来说,虽然当时谈不上热爱这一专业,但这是一个让我跳一跳就够得着的中山大学的门槛,能被录取就已特别知足。殊不知,当我深入接触政治学、了解政治学的真正内涵之后,不仅对它的印象有了三百六十度大转变,而且对这门汇聚众多经典思想精髓与神韵的学科已经超越了当初“知足”的热爱。说是政治学塑造了我的“三观”,塑造了现在的我,也绝不为过。
大学之前,我曾无知地以为政治学完全等同于马克思主义理论。相信现在不少“圈外人”也会有同样的印象。学政治学的,被认为要么就只能与马列主义打交道,要么就以后必定想当官,一心投靠组织、进入体制内。事实上,学习和研究政治学,或者说通过政治学来理解政治,恰恰需要有一种“旁观者清”的姿态,要与权力、与“政治”保持必要的距离,有一种韦伯强调的“头脑清明”。而且,政治学也绝不等同于中学教育阶段的政治或者思想政治科目,而是一门源自公元前五世纪古希腊的、有着千年思想传统的古老学科。如此博大精深的学科,不仅教予我知识,还让我充分了解我所在的社会、我身处的历史漩涡,让我熟悉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方式、熟悉政治生活的运作模式,更让我找到自己在人类世界中的地位与价值,帮助我随时警醒自己不要浑浑噩噩、虚度人生。我想,这就是政治学带给我的快感与由衷的愉悦。叫我怎能不热爱它?!
以我的个性,最渴望一种逃离纷扰、寻求宁静的伊壁鸠鲁式生活,而“政治”又恰恰是最复杂、为人类社会带来最多动荡的领域。不过,“政治学”却为我提供了这样一个静谧的空间,让我能够尽可能屏蔽各种纷扰的同时,又不至于丧失必要的现实敏感性与直面生活的本真性。正是在最美好的青春,我遇见最美好的政治学。我想,我确是从中享受到了密尔所说的自由——乃是按照我们自己的道路去追求我们自己的好处的自由。